欢迎访问:韩后护肤品为什么会下架_美妆日化_行业指南_自居生活网
  •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
  •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

韩后护肤品为什么会下架

收藏  分享
网络整理佚名1

韩后护肤品为什么会下架

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从北京多家百货商场了解到,品牌确实在4月2日撤出了一楼化妆品区。北京某百货商场资深人士告诉记者,目前北京的护肤专柜并不多,其他省市的一些百货商场从3月份就开始下架了。

近年来,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口碑和销售总额经历了爆炸后的“过山车”式降温。自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,SKINFOOD的护肤市场十年来一直不温不火。在别人借助韩流一飞冲天的那些年,没有什么亮眼的成绩,很“佛”。为什么这个时候有“退出中国”的说法?中国这几年在护肤方面经历了什么?

据传该品牌正计划在战略调整期进驻更多购物中心。

消息传出后,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护肤北京相关负责人。她表示,公司在北京的直营店确实在2017年底进行了调整,但“绝对不是因为品牌在退出中国市场”。

这一说法得到了韩流护肤中国区副总经理季峻的认同。他对谣言表示惊讶,认为它是不真实的。目前部分地区撤柜是战略调整的正常现象。护肤希望今年将与传统百货公司的合作扩大到新的购物中心。他说,对护肤的追求,无论从营销、渠道、产品来说,都是稳健的一步。

不过,季峻也承认,“萨德事件”确实对该品牌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。比如2017年,很多优秀的宣传计划被搁置。在去年七年后的艺术展上亮相后,他们不得不放弃今年的展览计划。

产品政策失败,屡遭惩罚。为什么总感觉皮肤不好

SKINFOOD护肤诞生于2004年,以“可以当原料吃的美味”为卖点。产品价值高,SKU 1000多个,价格不到100元,涵盖护肤、彩妆、男士、婴幼儿等。高性价比的爆款产品“黄瓜水”诞生了。

2008年,SKINFOOD斯金纳在中国成立了斯金纳化妆品贸易(上海)有限公司,开启了直销模式。

很多业内人士都为中国护肤的发展感到惋惜。一位业内专家向《化妆品财经在线》记者直言,韩妆最火的时候,护肤没有搭上快速增长的快车;韩妆冷清的时候,亲肤肌肤由于身材和认知的限制,受到的冲击更早。“归根结底,定位模糊,对中国市场的预测是错误的”。

长期以来,SKINFOOD一直以百货为主渠道,2016年底开始进入CS渠道。但在正式进入渠道的一年前,该品牌进行了试探性的探索。

2015年腾讯财报显示,为了杜绝假货,进军CS频道,SKINFOOD于5月推出集团第二大品牌Fromtree Cui。此次推出的新生产线采用中韩共价策略。

然而,2017年5月,新品发售两年后被叫停。其品牌line pipe负责人公开承认,与悦诗银丰、史飞店等韩国同类品牌相比,申思皮肤缺乏代表性的产品系列,导致消费者对产品难以有清晰的记忆。

性能没有提高。2017年和2018年,因为接连被处罚而引起业界关注。2017年10月,护肤上海分公司因未办理花旗进出口许可证被罚款112.7万元。

在吃了百万罚单后,2018年3月,一款薄皮樱桃唇线笔因涉嫌使用镉超标产品,不得不紧急召回。到目前为止,官网有召回公告。

受访代理商心态稳定,他们更看重利润而非品牌战略

相比业界的“哀其不幸”,大部分护肤代理商心态平稳,这主要得益于去年以来韩妆的政策调整。据悉,为了最大化渠道利润空,亲肤甚至降低了10个点的折扣。

甘肃瑞丽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郝认为,自己护肤八年,最近两年的销量确实差强人意。一是被政治因素所困,二是品牌在中国经历了“高层和政策的变化”。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品牌的信心。“护肤品是韩国进口的,质量有保证。其次,性价比高,本地消费者认可度高。”在政策的鼓励下,郝表示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张5家百货商店。

作为黑龙江最大的进口化妆品代理商,哈尔滨李安瑞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玟一直进驻当地百货商场和cs渠道进行护肤。“得益于更好的品牌渠道政策,2018年,我们将两个渠道的团队分开,单独运营”。

季峻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,护肤将采取线上爆款产品带动线下的方式,推入百货、购物中心、cs、KA。在迅速崛起的购物中心渠道,SKINFOOD现在“不确定会不会增加单品牌门店”,纠结的原因是国际关系不明朗。据悉,未来护肤品将主要以集合店的形式进入购物中心。

这种渠道尴尬已经在代理商层面得到了印证。2017年,长沙赵顺百货贸易有限公司与护肤达成合作,在长沙开设了该品牌在中国大陆的第15家单品牌店。其业务总监邓子宏告诉记者:“目前,这家店的情况并不理想。”

有代理商认为,在不利形势下,SKINFOOD护肤已经不能做“佛系”品牌,尤其是在营销层面。

对此,季峻也回应称,作为一个年轻的品牌,用传统的广告渠道来抓住消费者可能并不合适。“韩国品牌常用的一些宣传或营销战术,能否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?我们对此也持怀疑态度,正在调整。”

很多受欢迎的韩国化妆品都面临低潮。韩国化妆品可以“生到死”吗?

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3月1日公布的2018年2月进出口动向显示,2月韩国化妆品对mainland China出口为7300万美元,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出口为4900万美元,同比分别下降34.2%和36.3%。

与此同时,韩国化妆品对华销售额保持23.4%的增速,但增速同比放缓。爱茉莉太平洋(Amore Pacific)和汉弗莱(Humphrey)等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韩国公司在2017年经历了两位数的销售下滑。

在这样的前提下,护肤不是一个人的困惑。

今年年初,曾经想赶超岳氏的面馆也在全国范围内退出了单品牌直营店。和护肤一样,两家公司的管理层都认为“不盈利空渠道模式是碎片化的”。几年前以单一品牌店的形式成为国内化妆品的标杆,但在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面前遭遇挫折。

对比政策环境、租金、人力、合同等外部因素。业界普遍认为,韩妆受挫的主要原因来自品牌本身。

代表3CE和VOV的江苏代理商罗奎军早些时候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,萨德事件的影响主要不是体现在销售业绩上。在他看来,“韩流”带动韩国化妆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

近年来,消费者快速高端化,渠道快速多元化,本土品牌崛起,欧美日高端小众化妆品进入市场。面对这种情况,以年轻营销和爆款产品著称的韩妆逐渐式微。

这一趋势在韩国化妆品企业2017年的销售业绩中有明显体现。

得益于Whoo Post、SU:M37呼吸等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稳步发展,LG Life Health一直领先于一批销量“跳水”的韩国化妆品企业。多位经销商对《化妆品财经在线》记者表示,由于营销和质量相对稳定,LG生活健康旗下品牌的消费者更加理性,反馈口碑略好于其他韩国品牌,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小。

随着中韩关系的回暖,市场对政策的敏感性正在解冻。2018年初,韩妆各个渠道的数据反馈都不错。韩妆能否在中国迎来第二春?答案可能是肯定的。届时,政策原因的“遮羞布”将被摘掉,韩庄自己的底牌将更加透明地展示在市场面前。

 
更多>最新的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指南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