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:大班数学活动教案_早教_教育_自居生活网
  •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
  •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

大班数学活动教案

收藏  分享
网友发布网友发布19

大班数学活动教案

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篇

作为一名教职工,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活动教案,希望大家喜欢!

大班数学活动教案(精选篇1)

活动目的:

1.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。

2.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,学习正确计数。

3.能与同伴分享合作,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。

活动准备:

1.材料准备: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--"跳绳比赛争执瞬间",记录纸和笔。

2.经验准备: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,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;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。

重、难点分析:

1.重点:通过实践,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,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。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、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。

2.难点: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。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、活动延伸法突破。

活动过程:

1.导入活动:观看录像,进行讨论。

师:小朋友们,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,请你们看一看,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?

看完录像后提问:

(1)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?

(2)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?

2.第二遍录像(慢速播放),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,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。

提问:

(1)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?问题出在哪儿?

(2)如果是你,会怎样为跳绳计数?

3.小组实践,集体分享: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。

(1)幼儿分组活动,每组取一根跳绳。幼儿可以边实践,边商讨计数方法,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。

(2)集体分享

a.分享探索过程,如:

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?

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?

b.分享计数方法,如:

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;

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;

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。

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?为什么?

c.讨论计数注意事项,如:

跳与数要对应上;

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,不能计数;

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,再往下接着数,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。

4.分组学习跳绳计数,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,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。

5.讨论: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?

如:幼儿的拍球、投球、捉尾巴游戏;体育项目中的足球、排球比赛等。

活动延伸:

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,如值日生发碗筷、取午点等,并用绘画、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,张贴到主题墙上,和同伴分享、交流。

活动反思:

首先,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,突出科学领域学习"情景化、过程化、活动化、经验化"的特点。通过探索"跳绳计数方法"的活动,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,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,理解数学,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。

其次,活动过程符合《纲要》和《指南》的要求,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,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,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。

第三,活动过程体现了《纲要》和《指南》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、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,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,学习活动的组织者、引导者。教师的作用由"教授"转变为"支持"和"引导"。

大班数学活动教案(精选篇2)

活动目标:

1、认识1~10的序数,初步学习的方向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。

2、会用序数词较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。

3、能倾听别人的发言,关注和学习同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。

活动准备:

1、磁性板,上面纵向画有10条跑道。

2、教学挂图(四)中的10种动物,(卡片),木偶大象,1~10大小数卡各一套(小数卡用于记录最后动物比赛的结果,大数卡用于记录跑道的位置)。

3、幼儿用书第22页《认识序数》的材料人手一份。

活动过程:

1、引导幼儿观察运动场上有什么。(将动物随意散放在跑道上,不与跑道对应)#引导幼儿观察跑道,确认各条跑道的序号。

教师:数一数,一共有几条跑道?(请个别幼儿说一说,然后在集体点数)教师:哪条跑道是第一条?你是怎么知道的?(从左边开始数,依次指其右边相邻的跑道,问这是第几条跑道,再依次一直到第10条跑道)#引导幼儿用数字标出跑道的位置。

教师:谁会用数字给每条跑道做个标记呢?(请一位幼儿来操作)教师手指跑道上的数字5:"5"放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?我们平时用"5"可以表示什么?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作用?(有两个作用:一是表示物体的数量,二是表示物体的位置)

2、帮助小动物做赛前准备。

#教师出示木偶大象,以裁判的身份提出赛道准备的要求:请运动员站在自己的跑道上,做好比赛准备!第1道,小兔。请个别幼儿上来帮助小兔找到自己的跑道并站好,再把其他动物放在不同的跑道上。(不要按顺序说,让幼儿找出对应的跑道)

3、比赛开始后引导幼儿判断比赛的情况。

#教师移动动物的位置,让幼儿看看比赛中的的情况。

教师:比赛进行了一半,小朋友看看是谁跑在了第一位?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?(里重点线最近的是第1位)再看看其他动物个跑在了第几位?

再次移动动物的位置,展示比赛结果,鼓励幼儿仔细观察,判定每个动物比赛成绩。

教师:比赛结束了,谁得了第1名?其他动物各得了第几名?第几跑道上的什么动物跑在第几名?尝试用数字记录动物们比赛的结果。

教师:谁能告诉大家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,它们各自的了第几名?(集体说一说动物们比赛的结果)师幼讨论:这次比赛,小猫有2个数字朋友(表示跑道位置和比赛结果),它们各是什么意思?(站的道次、比赛所得的名次)

4、集体进行操作活动。

引导幼儿按提示要求完成幼儿用书第22页"楼梯上的动物"内容。

教学反思:

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-10的序数,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,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,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,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,教学中,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,如:

1、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“序列”如:横直排的,纵向排的,

2、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,如:从左到右是第几?从右到左是第几?从上到下上第几?从下到上是第几?

3、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,哪个物体排第几?

4、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,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,变换序列中的物体,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?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,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。整个活动,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,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,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。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,游戏性、趣味性强,课堂气氛活跃,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。

大班数学活动教案(精选篇3)

活动目标

1、复习6—10各数的组成,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,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。

2、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。

3、能在集体面前大胆、主动地回答问题。

活动准备

1、经验准备:幼儿学过6-10的组成

2、物质准备:记录纸和笔、操作用书

活动过程

一、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

1、师: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?它们各有几种分法?是哪集种呢?

2、请2-3名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总数,介绍它的分合方法,教师进行记录,师幼共同检查。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分合记录是有序还是无序的?按什么顺序记录的?

二、找相同

1、师:看看谁的眼睛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,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?

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

2、师:9有8种分法,其中许多是相同的,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

3、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,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,更方便看了。

4、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,使幼儿感受到,虽然记录少了,但分法没少,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。

5、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,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,并去掉相同的。

三、幼儿操作活动

1、找相同

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,圈出相同的分合式,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。

2、组成填空

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,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,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,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。

四、活动评价

展示幼儿“找相同”记录单,请大家看一组记录说出两种分法。

大班数学活动教案(精选篇4)

内容分析:

本次教学内容是排序活动,排序是将由两个以上组成一组的物体排出序列。幼儿可根据大小、形状、颜色、数量、名称等排列物体,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。

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数学认知目标提出: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,在5-6岁具体表现为: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,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。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,我在设计中突出让幼儿感知发现、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,以故事“绿毛龟”为主线,通过创设教学情境,让幼儿从发现规律——模仿规律——创新规律——生活运用,层层递进。

活动重点为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,尝试用有规律的方法进行操作;活动难点是创新的排列规律。在活动过程中,幼儿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协调个体与小组、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,我将采取语言引导、动作提示、同伴互助等方式进行指导,使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。

教学目标:

1.发现和体会事物间的排列规律。

2.尝试创造性地按某种规律进行拼摆活动,发展思维能力。

3.感受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。

教学准备:

1.教具:PPT课件、青蛙、乌龟各四张

2.幼儿操作材料:操作板、各色吸管若干

教学过程:

一、发现规律

(一)听故事,找规律。

1.在《绿毛龟》这个故事中,当听到“绿毛龟”三个字的时候马上坐下。

介绍玩法:绿毛龟有个最大的爱好:收集小朋友的凳子。如果你听到我的故事里出现了“绿毛龟”三个字就马上坐下,不然它会把你的凳子收走。

2.出示青蛙和乌龟的:小朋友发现了什么?它们是怎么排列的?

3.小结:像绿青蛙和绿毛龟这样一个接着一个重复的排列,我们就叫它有规律的排列。

(二)观察PPT,讨论,分析,推理,发现按物体名称、数量、方位的差异进行排序的规律,并想象续排。

师:绿青蛙和绿毛龟已经想好要去找谁玩了,你们觉得它们来到了谁的家里?

1.介绍小兔——小兔是只特别喜欢有规律生活的动物,它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。小朋友发现什么是有规律的?

2.孩子们讨论交流发现的规律,并续排。

(1)可爱的小动物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,如果继续的话你知道后面会是谁吗?

(2)漂亮的向日葵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,下一棵是怎么样的?

(3)小鱼,它是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,继续排列的话后面会是怎么排的?

(4)天空中飘来了气球,气球后面会有白云,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?(气球的数量不变,白云每次增加一朵重复的排列,我们叫它递增规律。)

3.小结:小兔家里这么多有规律的东西,有的是按照事物的名称,如:小鸡、小狗、小猴这样排的。有的是按照大小、高矮来排的。有的是按照方向:上下、左右这样排的。还有的是按照数量的变化:递增、递减。都可以排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。

二、模仿规律

根据PPT中的规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、续排,体验按顺序排列队伍的有趣。

(一)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和向日葵一样有规律的排列。

1.师:高的大的向日葵,我们给它设计一个好看的动作,你会设计什么动作?矮的小的向日葵你又会设计什么动作呢?

2.幼儿体验:我们来试一试和向日葵一样有规律的排列。

3.小结: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动作,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。

(二)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。

1.师:我们也来给小鱼设计一下动作,头向上的小鱼你会设计什么动作?头向下的小鱼你设计的动作又是什么呢?

2.幼儿体验:我们也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。

3.小结: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,我们的队列有规律又好看!

三、创新规律

(一)帮助绿毛龟和绿青蛙铺小路。集体讨论,如何创新规律。

师:绿毛龟和绿青蛙遇到一个问题,需要小朋友帮它们解决。

1.介绍操作材料。

2.启发幼儿讨论:用只有一种颜色的吸管要怎样摆成有规律的、与众不同的小路?

(二)第一次操作,要求:有规律、与众不同。

1.幼儿操作,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新排列规律。

2.作品展示,师幼总结创新之处——从物体数量、方位等方面的变化。

(三)第二次操作,运用总结的经验再次创新排序。师:小朋友铺的小路都有自己的规律,我们知道别人是怎么摆的就学习到了又一个方法,这一次,小朋友可以自己重新设计也可以找好朋友合作摆出更有创意的小路。

1.幼儿再次操作,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创新排序。

2.再次分享,交流。

3.小结:小朋友的第二次创新更大胆,在数量、方向上都做了一个更大的变化。我们为绿青蛙和绿毛龟铺设的小路就更丰富多彩了。

四、寻找生活中的规律,感受规律的美。

1.师:今天我们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,用各种各样的规律帮助绿青蛙和绿毛龟铺路,绿青蛙和绿毛龟都特别的高兴。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有规律的排序,请小朋友欣赏欣赏(PPT)。

2.小结:像这样四季的轮回,还有生活中用的、穿的、吃的、玩的等等都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,排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多姿。

延伸活动: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有规律的?我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找一找吧!

大班数学活动教案(精选篇5)

活动目标:

1.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。

2.学习用不同方法进行7元人民币的等价兑换。

3.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、敏捷性。

4.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。

活动准备:

1、1元、2元、5元、10元、50元、100元面值的纸币与硬币若干。

2、布置"银行"场景,里面1元、2元、5元面值的纸币若干。

3、幼儿用书第21、37页操作材料,记录单,铅笔若干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。

1、教师出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。

2、教师:这些钱币一样吗?

3、它们分别是多少钱?你是怎样知道的?

4、中国钱币有一个共同名称叫什么?

5、教师: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名称?

二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、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。

1、教师出示若干1元、2元、5元的纸币。

2、教师"你到银行会取7元钱吗?想一想,可以取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?

3、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所取的7元钱。

4、教师引导幼儿讨论。

5、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问题。

6、比较两次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。

三、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取钱策略

1、请幼儿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。

2、鼓励幼儿运用标记、符号、数字、图示等方法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每一次取钱的不同策略。

四、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。

五、幼儿分组操作

1、取钱

2、算式接龙

3、翻花片

4、撕贴格子

六、活动评价

1、教师展示幼儿多种不同的取7元钱的策略

2、师幼小结:数一数,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出7元钱?

教学反思

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,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,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,设计这样的活动,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,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,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,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。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,原因一,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、集体讨论、自己记录的方式,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;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,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,也将影响教学效果。原因二,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,限定兑换7元钱,过于死板,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,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。同时以数字、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,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,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。

大班数学活动教案(精选篇6)

活动目标:

1、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,能发现物体的排序规律。

2、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规律美,增强观察、分析、比较能力。

活动准备:

课件;人手一份操作材料

活动过程:

(一)、观看PPT,寻找“abab”“aabb”的规律。

1、进入活动室

(1)老师:今天老师想邀请你们到我家去做客,你们愿意吗?

(2)出示PPT(1)(一男一女站立)那你们看应按什么规律排队出发呢?”

(3)幼儿观察并进行讲述,按规律排队出发(开火车)

2.幼儿入坐

出示PPT(2)“家”

(1)小朋友们,我家门口到了,请你们按这个规律来坐下来吧!”(出示PPT(3))(两男两女)(两个半圆座位)

(2)幼儿观察并进行讲述,并按规律坐在椅子上。

(二)观看PPT(4—8),

1、你们想进去吗?可是进我家需要经过四扇门,这些门呀都需要通行证才可进去,你们想来尝试一下吗?

2、出示(PPT4第一扇门)(门上一把大锁,锁上画有颜色规律排序表,如红、黄、蓝、),你们看这把锁上都有些什么颜色?它们是怎么排队的?那接下去应该是怎么排呢?(请幼儿讲述并示范操作)

3、出示(PPT5第二扇门)(门上一把大锁,锁上画有实物规律排序表,如花、树、草、云),你们看这把锁上都有些?它们是怎么排队的?那接下去应该是怎么排呢?(请幼儿讲述并示范操作)

4、出示(PPT6、PPT7第三、第四扇门)(门上一把大锁,锁上画有实物规律排序表,但是难度要逐步提高,如形状的变化可用弯弯曲曲、“z”或“t”的,规律的变化等),它们是怎么排队的?那接下去应该是怎么排呢?(请幼儿讲述并示范操作)

(三)制作通行证,再现物体的序列。

1.小朋友们真会观察,发现了藏在锁里的规律。真棒!可是,最后一扇大门,需要你们每个人制作的通行证才可进去,你们愿意来挑战吗?

2、幼儿制作一张规律排序的通行证。(每人一把锁型操作纸)

3、幼儿操作,教师指导。

4、幼儿作业评价

教师检察幼儿作业,制作正确的幼儿通行证贴在门上。

(四)孩子们真棒!都可到我家了,请进!和幼儿一起跳个舞!结束活动。

大班数学活动教案(精选篇7)

活动目标:

1、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。

2、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,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。

3、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,学会把用过的东西放在学具筐里。

活动准备:教具: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;三角形、长方形、正方形纸各一张。学具:幼儿两张大小不同的梯形、三角形、长方形、正方形若干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集体活动

1、图形分类。

出示大小、形状各异的长方形、梯形若干,提问:"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?"请一位幼儿操作。"每种图形各有几个?"

2、认识梯形。

出示梯形,"这是什么图形?它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一样,什么地方不一样?"(它们都有四条边,四个角,梯形上面边短,下面边长;上面的两条边平平的,不一样长,有四个角,不一样大。"

3、引导幼儿观察直角梯形、四边形。

"这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吗?""那一个图形是梯形,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是梯形的?"(它上下两边平平的,不一样长,四个角不一样大)

二、小组活动

第一组:变梯形。"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,让它们变成梯形。"

第二组:给梯形涂色。

"看看图中都有什么图形,请小朋友给梯形都涂上颜色。"

第三组:梯形找家

给各种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梯形找到自己的家。

三、活动评价

重点请个别幼儿演示是怎样变梯形的,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方法。

教学反思:

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、单调,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。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,逻辑思维尚未发展,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,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、可操作性的空间。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,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幼儿的自主性,选择性,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,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。

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,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,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。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!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,供大家参考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1

 活动目标:

 1、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,能按群目测数群。

 2、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,学习按群测数。

 3、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。

 活动准备:

 教具:5、6、7、8、9、10的实物卡片共6张。

 学具:幼儿用书,铅笔每人一份。

 活动过程:

 1、集体活动。

 (1)目测数群,感知10以内的数。

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,引导幼儿观察,说一说:上有什么?有多少?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?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,并说出物体的总是。

 (2)学习按群测数。

 教师启发幼儿用“合起来”的方法说出总数,想一想: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x?说一说: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,哪一种方法最快?为什么?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。

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,启发幼儿用“合起来”的方法说出总数。

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——7的实物卡片,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。

 教师借助手势,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。

 2、操作活动。

 (1)看实物和圆点连线。

 (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,说一说,图上有什么?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?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,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。

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,请你给多的一组打√,再写上数字。

 (2)统计活动。

 观察画面,说说:图上有哪些动物?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。

 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。

 3、活动评价。

 (1)重点评价:“看图连线”和“按标记写数字”,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。

 (2)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。

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2

 活动目标:

 1、感知并理解相邻数的概念,掌握1——10的相邻数,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。

 2、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。

 3、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、合作游戏的方法,激发幼儿对数学的`兴趣。

 教学重点、难点:

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,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。

 活动准备:

 数字卡片1套、学具袋、羊羊数字头饰、灰太狼头饰

 活动过程:

 一、师生互动,随音乐进入教室

 1、师:小朋友们好!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,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?看小汽车来了,我们快快出发吧!

 2、放音乐《去郊游》师生一起做开车动作,随音乐进入教室。

 二、谈话激发兴趣

 1、师: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?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,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?(指名说)小朋友们有邻居,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!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,我们来看看,他们都是谁?(出示数字卡片1——10)。

 2、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。

 3、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。

 三、初步认识相邻数

 1、师:小朋友们,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!

 (1)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?2的前面是几?(是1),2的后面呢?(是3)(1和3是2的邻居,也叫做2的相邻数。)

 (2)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,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!(把5贴在黑板上,让幼儿给5找邻居)

 (3)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。

 小结: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,我们的宝宝们真棒!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,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,前面一个后面一个,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。

 四、拓展活动,加深幼儿理解

 1、给小动物找邻居。

 教师课件出示小动物,让幼儿数一数它的个数,并说一说它邻居的个数。

 2、游戏<<智救羊羊>>

 游戏规则: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,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,并请幼儿记住编号。

 教师扮演灰太狼。

 播放音乐《我只是一只羊》,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。

 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。

 并告诉其他的羊羊,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。

 (游戏数遍)

 五、结束部分:

 师:"今天,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、好邻居,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,快乐的生活着。

 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,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。"

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3

 活动目标:

 1、学习7的加减,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、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。

 2、进一步巩固对加、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。

 3、爱动脑筋,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。

 活动准备:

 1、经验准备: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,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。

 2、物质准备:

 ——教具:一张(上面画7只猴子,其中1只小猴,6只大猴;2只猴子在树上,5只猴子在草地上;3只猴子在吃香蕉,4只在吃苹果。)

 ——学具:《幼儿用书》(P11、12、13页),幼儿人手一支笔。

 活动过程:

 1、看猴子去。

 ——教师:还记得《7只小猴去旅行》的故事吗?小猴们旅行回来了,我们去看看它们吧。

 ——教师(出示):小猴在哪里?它们都在干什么?

 ——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,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?如:1只小猴子,6只大猴子………

 ——教师: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?

 ——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,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。

 如:1+6=7

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。

 再如:7—1=6表示7只猴子中,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。

 ——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: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?

 2、幼儿操作活动。

 ——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。

 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?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?然后,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。

 ——观察连续的三幅图,讲述的含义,列出加减算式。

 ——带领幼儿分别打开《幼儿用书》第12、13页,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、第三组加减运算。

 (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,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,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。)

 3、活动评价

 请幼儿介绍“看特征列算式”的活动,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,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。

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4

 活动目标:

 1、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。

 2、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,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。

 3、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、比较能力。

 活动准备:

 1、材料纸:圆形、正方形、长方形。

 2、实物:饼干

 3、数学练习册

 活动过程 :

 一、集体活动

 1、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。

 师:今天,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,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,好吗?

 2、教师出示一根绳子。

 师:小朋友看,这是什么?(绳子)多少根绳子?(一根)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?

 师: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,你们信吗?

 (1)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,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。

 (2)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,由两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。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?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?

 3、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。

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、正方形、长方形的材料纸,请幼儿示范。

 师:请小朋友比一比: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,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?哪个小?

 4、幼儿操作,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。

 5、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。

 二、个别活动

 师: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43、44页。

 师讲述操作要求:

 1、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?把正确的圈起来。

 2、将下列图形四等分,有几种方法?用笔画线。

 三、活动评价

 师: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?(幼儿交流)

 师:真会动脑筋,讲得真不错。

 四、延伸活动

 师: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《卖饼干》的游戏。

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5

 活动目标:

 1、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,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。

 2、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,量具越长,测的次数越少,量具越短,测的次数越多。

 3、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。

 活动准备:

 1、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(笔、积木、筷子、布条、纸条等)

 2、记录测量次数的纸、笔。

 活动过程:

 1、谈话导入活动。

 师: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?

 2、学习自然测量。

 (1)幼儿尝试自由测量,记录结果。

 (2)交流,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,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:测量时,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,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,第二次测量时,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。

 (3)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,再次进行测量,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,最后说出测量结果。

 (3)幼儿自由结伴,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,教师进行观察,适时进行辅导。

 (4)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。

 3、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。

 (1)师:“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,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?”

 (2)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,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,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,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。

 4、活动延伸: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,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。

标签: 活动
 
更多>最新的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教育
点击排行